1.你认为地震波的速度是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?
你的感觉是对的。地震波从地下传播(可以近似理解为垂直向上),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,导致上下振动。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,导致左右或前后振动。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P波是因为:1)P波虽然快,但是振幅小,衰减快;2)如果离震中太近,P波和S波几乎同时到达。因为S波的振幅要大得多,所以我们可能只会感觉到左右或者前后的晃动。所以,要想感受到P波,地震的震级不能太小,不能离震中太近(P波和S波同时到达),也不能太远(P波几乎衰减)。
优游ub8地震波简介,有兴趣可以看看。
地震发生时,地震波以震源为球心,向四面八方散射。当它遇到界面(如地球表面)时,就会产生表面波。因此,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。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,如P波和S波。面波只能在界面处传播,如地球表面(空气与固体的界面),随着离界面的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,可分为乐甫波和瑞利波。表面波是振幅最大的波,也是破坏性最大的波。
p波
其传播速度最快(地表6~8km/s),且在固体、液体中都能传播,质点运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,(图2A,B),但其能量较小,对房屋破坏力最小,且衰减较快。
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。地壳平均厚度约35km,横向不均匀。海洋地壳厚度比较薄,一般不到10km。其实不同地区的地震波速度图是不一样的,因为地壳的厚度不一样,你看到的波速图应该是针对某个地方的,不能简单的推广到全球。最后附上一张从地震学课件中摘录的全球莫霍面深度图:
2.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?
无线电波的波长=传播速度÷频率,用符号表示:λ = v/f。
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频率有关。同一种介质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折射率是不同的。电磁波的频率越高,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越小。不同介质的折射率越大,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越小。
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电磁波是一种能量,绝对零度以上的任何物体都会释放电磁波。并且温度越高,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。就像人一直生活在空气中但眼睛看不见空气一样,人也看不见除了光波以外无处不在的电磁波。
波的类型:根据它们的性质,有四种主要类型――机械波、电磁波、引力波和物质波。一般物体都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粒子组成的。当物体的一部分振动时,由于粒子的相互作用,其他部分会相继振动,材料本身没有相应的大的运动。我们常见的波是电磁波和声波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类型有关,与波长和频率无关。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,为2.458× 10 8m/s,其计算公式为:波速=波长x频率,即v = λ f。
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,其传播速度一般在固体中最大,其次是液体和气体。计算公式是:速度=距离除以时间。
发表评论